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人人健康》 > 2013年第6期
编号:12355889
浦江之畔的“医疗航母”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3月15日 《人人健康》 2013年第6期
     2012年,全院共获各类科研基金223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,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、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,中华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奖项。发表SCI论文427篇,总影响因子1235分,其中5分以上46篇,30分以上1篇。

    临床科研,打造研究型临床医生

    科研必须从临床中来,到临床中去才有出路。长海人认为,临床科研应以解决临床中的难题为突破口,以减轻患者痛苦、降低医疗费用作为努力方向和目标,这样才有生命力。

    2009年,心血管内科秦永文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“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方法及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”正是如此。

    立项之初,秦永文团队的目标是实现封堵材料国产化,以减轻患者负担,使介入治疗实现平民化,以促进推广和普及。他们设计了应用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称型封堵器,并于2001年12月在国际上率先应用于临床,使我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工作跃居世界前列。随后的应用中,他们发现不少患者在应用对称型双盘状封堵器后,会引起主动脉瓣反流而导致治疗失败,为此,他们又设计了零边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。室间隔缺损解剖较复杂,有25%左右为膜部瘤型或多孔型。针对此类室间隔缺损,秦永文团队继续研制了细腰型封堵器。这三种封堵器的问世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适应症大大扩展,提高了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。也改变了以往基本上依赖进口器械的局面,使进口封堵器从市场占有率100%减少至不足10%,造福了广大先心病患者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112 字符